《全球崛起的公民媒體:新聞革命進行式》
作者:胡元輝、李岳昇、韋苡爭、陳雅萱、陳佳君、陳威諭、黃汝華、辜子桓、劉昀峰
以系統性的架構,深入探討公民新聞運動的發展趨勢,介紹十四個國家或地區,總數超過50 個的公民媒體/另類新聞實踐的例證。從它們的成立沿革、創辦宗旨、服務內容、編輯流程與營運模式,皆有清楚扼要的介紹,相信將會是關心公民媒體與新媒體未來的人樂於捧讀的一本書。本書的實用性無庸置疑,可以當作隨時方便查考的工具書,而其學術性也不在話下,論述內涵展現了極高的原創性和細膩度。
《全球崛起的公民媒體:新聞革命進行式》
作者:胡元輝、李岳昇、韋苡爭、陳雅萱、陳佳君、陳威諭、黃汝華、辜子桓、劉昀峰
以系統性的架構,深入探討公民新聞運動的發展趨勢,介紹十四個國家或地區,總數超過50 個的公民媒體/另類新聞實踐的例證。從它們的成立沿革、創辦宗旨、服務內容、編輯流程與營運模式,皆有清楚扼要的介紹,相信將會是關心公民媒體與新媒體未來的人樂於捧讀的一本書。本書的實用性無庸置疑,可以當作隨時方便查考的工具書,而其學術性也不在話下,論述內涵展現了極高的原創性和細膩度。
作者:蘇鑰機、張宏艷、譚蕙芸、李玉茹
本書由一百多位新聞工作者執筆,各自寫一個小故事。圍繞採訪過程中發生、發現的人間故事,敘述各自的體會。從每個故事中發掘人性之美、生活的意義及社會歷史變遷。每個故事有打動人的力量及鼓吹正面人生觀與價值觀。
作者:胡宗駒
在過去的四十年裡,無論新聞採訪所需知識的取得方式與傳播的方式都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但永遠不變的準則是求真求實,作為一名記者必須堅守這項準則,才能善盡職責作詳實可靠的報導。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一般讀者,一名負責任的記者在知識的取得還不像現今那麼方便,新聞傳播工具還不如現今那麼快捷有效的情況下,如何克服許多困難達成記者的使命,又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新聞競爭中,以及每一分鐘都是截稿時限的要求下,把新聞呈現在閱聽大眾的眼前。
Letters to a young journalist
作者:Samuel G. Freedman
媒體不再是各種觀念交鋒之地,只是容納極端偏執思想的回音室?當我們看到充斥著流言蜚語、色情謀殺、娛樂八卦和虛假造作的各種報導,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價值觀、對讀者負責的勇氣,從未像如今這般重要。透過美國資深媒體人之眼,重新檢視媒體運作的核心價值。
Chasing Blue Balkan
巴爾幹,是一個流著血又流著蜜,寒冬中有春天之地。
Carol,是一個流浪倫敦七年之後,卻選擇了馬其頓居住下來的台灣女子,開設了台灣史上第一個電視通訊社。
父權 │ 婦權 │ 家暴 │尊嚴 │ 價值觀 │ 衝突 │人權 │ 尊重 │ Propaganda │ 輿論 │ 操弄 │ 新聞道德 │
重生 │ 自信 │ 生命 │ 盲目│隨波逐流│天災人禍│地震 │洪水│火山爆發│極端氣候 │氣候變遷 │希望│
重建 │ 無常 │ 家園 │家庭 │祈禱 │漏油│汙染│能源│人民的力量│民主│奮鬥│理想│街頭火拼│
毒品戰爭│利益│貪婪│邊境│殺戮│恐懼│網路世界│隱私│窺探│秘密 │天葬│回歸 │告別│獨裁│
尋找自己的聲音 文│玉溪有容編輯台 圖│朴志夏、徐廷敏
2011年1月3日韓國東亞日報文化版以將近二分之一的版面報導了由朴志夏與徐廷敏組成的二人樂團숨[suːm]。她們專攻的雖是韓國傳統樂器,但卻一直致力於演奏自己的創作,試圖從古樂器中找到自己的聲音…
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1955年成立於荷蘭,以在國際間支持與宣揚專業新聞攝影師為宗旨。多年來,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已成為新聞攝影的獨立平台和資訊交流的媒介。
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每年籌辦享譽全球的新聞攝影比賽,今年共有來自125個國家,5,691位攝影師的108,059張照片參賽,而獨立評審團則如常地由該領域的世界專家所組成。得獎照片每年會在45個國家、100個地點巡迴展出,約有兩千五百萬名觀眾,而所有年度得獎照片依例都將被編錄出版在以六種語言發行的年鑑中。
除了籌辦展覽之外,基金會也關注著新聞攝影界的發展。教育專案在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的活動中扮演要角,所以我們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舉辦研討會、工作坊,對象不僅有攝影師,還包括攝影經紀社和影像編輯。
Va’dove ti port ail cuore
作者:Susan Tamaro
當妳面前有許多條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時,不要隨便挑一條,要坐下來等。像妳來這個世界的那天一樣充滿自信地深呼吸,不要為外界分心,等待再等待。別動,在靜默中,傾聽妳的心,等它跟妳說話時,妳就站起來隨它去吧。
一位即將邁入死亡境地的老祖母,在生命最終的旅程,書寫一則則感人肺腑的告白傳遞給遙遠之外的外孫女。
作者:Ann Jones
911事件後,作者前往了阿富汗參與女性救援工作,她以記者的身份,觀察了當今阿富汗每一階層的人──充滿著碎片與不安;而存留在世人心中的「聖戰士」印象,似乎是阿富汗唯一的面貌。難道阿富汗甘於陷入戰爭、貧窮與國家分離的局面?究竟,阿富汗過去的歷史是什麼?作者分別從阿富汗的女性角色、阿富汗的歷史,以及當今遭受帝國侵略的現狀況,以一個喀布爾報導者的角色,從喀布爾的街道、學校與監獄,描述了阿富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